top of page

凝聚家族力 兄弟齊心合力 ——「基盛印刷」 曾永森先生專訪

撰文:網誌小編


ree

 六月底的採訪,刻意安排在同一天拜訪二位前輩。上午訪問「哲興」吳理事長、下午則是訪問「基盛」的曾永森大哥。這是因為「基盛」大哥的印刷之路,與「哲興」有很深厚淵源的緣故。上午採訪全國會吳理事長時,永森大哥還特地前來做陪,禮貌說是要先來觀摩,其實是撥空專程過來貼心地陪伴前東家與闆娘的。從大哥口中自然脫口而出的「阮頭耶」、「阮娘耶」,真切地感受到出二家的深厚感情,和永森大哥對於「頭家」與「頭家娘」敬重與感恩的態度。


 印刷公會中的各組夫妻檔,感情都好得沒話說。歷屆的理事長們跟夫人,都是夫妻倆一起創業,胼手胝足開創出一片天地。參與公會活動時,總是可以看見大哥和大嫂二位攜手恩愛的身影、笑瞇瞇的樣貌,深植在大家心中。而說起「基盛印刷」,阿得老師還在賣硬體設備時就認識了,訪談起來倍感親切熟悉。大哥大嫂這幾年勤練氣功氣色不錯,逢人就推薦氣功的好處,可以改善許多身體上的大小問題,最後當然也不忘邀請小編二人組有空一起加入氣功行列。


 永森大哥最早在「車樂美」上班,再透過姨丈介紹進入「瑞成」,在鑄字與書局的印刷工作來回往返,從五點到晚上十點,專做夜班工作。直到當兵前三年,到福陽街的「哲興」工作。在採訪吳文雄理事長和夫人時,夫人還特別提及永森大哥到職時,洗版工作已經開始戴上手套,不用再徒手洗版的時期。大哥在「哲興」的歷程,從助手做到師傅,是一段磨練養成的時期。



 「基盛製版」創業期,「哲興」無償贈與當年從「興台」買下的手工照相製版機,因為機器非常大件,便商請姊夫開著農用車來運載,而農用車是不能在一般道路行駛的,只好利用半夜上路,躲避警察開單,將設備載回老家暫放。1979年「基盛製版」成立,初期由大哥永森跟三哥永振二人一起創業。1980年四哥盛隆加入,一直到1982年二哥永裕歸隊,才完成四兄弟共治的基盛家族陣容。1985年買下甘肅路廠址,於1989年成立「昱盛印刷事業有限公司」,由二哥負責並設廠於台中市寧夏東七街,當時設備三部國產單色機,從對開開始印。據大哥說這時才開始正財運走勢,並且在 911 後因緣際會下,取得永輝路現址土地,接著於2002年完成搬遷。


 很久以前,對基盛的印象,就是阿得老師有段時間常常趁著交機、安裝設備的機會,在基盛蹭飯吃。餐點的美味當然不在話下,然而真正使人印象深刻的是,幾位媳婦跟阿嬤每天輪流煮飯,四兄弟各司其職、分工合作,整個家族一起打拼、氣氛融洽,將「基盛印刷」帶到了現今的規模。以廠為家、以家為廠,融合孝親、家族與工作,而又能同心齊力、和樂相處的企業,在現今社會絕對是非常稀有的。在其他一般的家庭中,兄弟不吵架?妯娌不計較?真的是很難做到的。「基盛」對於新世代人們來說,真可說是絕佳的學習典範!幾年前到基盛,當時阿嬤還在,還自己爬樓梯上樓幫忙做加工,大哥說不讓她做還會不高興呢!工作時笑咪咪的阿嬤,一臉和善親和力十足,在小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!基盛還有一個有趣的家規:男性成家時可以獲得120萬的大紅包。女性結婚60萬紅包。小編抱怨說這不公平?男女有差別待遇?大哥笑說這是老人家留下來的規定,兄弟不分家但家族小孩成家都有獎勵,比政府還要積極鼓勵年輕世代組成家庭!不知道生小孩還有沒有獎勵?真的是非常正能量的家規。



 這段期間在公會的採訪很有感,採訪「哲興」時吳理事長感念「興台」、採訪「基盛」時大哥感恩「哲興」、採訪「上格印刷」時建盛理事長感恩「基盛」……我想這種相互滋養的情感在現今的社會已不多見,成了我們印刷公會感恩提攜、成就傳承,一路愛不完的一種特有的傳統吧!



 親眼見證「哲興印刷」與「基盛印刷」二家的情誼,感受到前輩們提攜後進的開闊胸襟,也感受到後輩對於前輩的敬重感恩。印刷業未來不僅還要繼續面對詭譎的國際情勢,還有 AI 世代的種種衝擊與考驗。許多工作可能會被取代,競爭的方式也會隨之改變。但無論未來時局如何變化,在工作上、在家庭上、在事業上,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,這世界唯有「愛」不會被 AI 取代、唯有「愛」能夠傳承、興旺!相信擁有四兄弟齊心合力的「基盛印刷」,將會擁有遠大於四倍的能量來面對接下來的挑戰,凝聚家族的榮光永續傳承下去。
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