挺過戰亂與貧瘠 點燈而立的印刷巨人——「哲興印刷」 吳文雄先生專訪
- 顏佩娟
- 6天前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撰文:網誌小編

酷熱的六月底,正是台灣典型的氣候型態。與全國會吳理事長之約,因為臨時加入的專案而延宕了一週。雖然小編二人組在先前刻意提醒,只是請二位撥冗讓二人組前來「拜訪加閒聊」就好,但吳文雄理事長與夫人陳富美女士還是頂著熱氣,氣質不凡、隆重端莊地盛裝出現。雖說是閒話家常,但是一開場就從美軍轟炸、逃難、日軍撤台展開切入話題了……。關於「哲興印刷」創辦的歷程,印刷人 271 期、公會的 60 週年特刊中皆已詳盡報導。因此小編二人組決定此次專訪就不再繼續錦上添花。而是改以吳理事長與夫人的創業初始切入,從「大興製版」到「哲興印刷」幾番的變動中,吳理事長與夫人如何睿智地走過?讓這些一路走來的經歷,做為年輕一代夫妻組合共組家庭、共同創業,珍貴的參考與滋養。
每當公會集會時,在夫人群中,吳夫人總是自然顯露領袖風範,常一馬當先引領行動,講話中氣十足作風阿莎力。一聲令下,晚輩的我們立馬配合行動,不拘小節也很大器。不過這個印象又與見到吳理事長和夫人單獨相處時有些不同。採訪時,從一些微小的互動、自然流露的話語,可以看出夫人的對於吳理事長的體貼與關心。當吳理事長講到辛苦的幼年時期因為逃難,付不出學費被老師點名羞愧掉淚的當下,夫人接著婉轉地說「我們不要再講傷心事了,這些都過去了。」順手遞上杯子要吳理事長喝口茶,意圖讓採訪氛圍歡樂些,也從一些細微的動作中,看得出彼此相惜的過往。站在採訪的立場,傷心、辛苦的事情要說出來故事才會完整,而且把這些事情說出來一次就會放下一次,也是跟自己的過往與內在和解最好的方式。小編二人組明確地感受到,夫人有種強大的「氣場」,是見過大風大浪大場面的「家後」或「頭家娘」才能駕馭的。即便是時間短暫的談話,也能夠清晰感受到夫人對在場所有人傳達的關懷,還有更神奇的,一種被鼓舞、激勵、能量提升的感受。

小學畢業即開始就業的吳理事長,有其艱辛之處,卻也有其天真樂觀的一面。尤其在確認不升學的當下,立即自願到福利社「半工半讀」去販賣東西,提早體驗進入社會工作的態度。讓小編想起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國小畢業賣米的畫面,二者都是在貧瘠的童年時期就開始社會歷練做為起始。這些孤勇的少年時期,奠定了以後做事業的態度。也因為家貧沒有靠山,凡事只能靠自己,更沒有任何理由怠惰。早年印刷業也是門檻很高的產業,當時在「興台」的工作開啟了不同的視野,雖然個頭小、年紀輕,並沒有畏懼比自己高大的工作機台,在「興台」習得了一技之長,度過了少年時期。
少年時期的吳理事長初到「興台印刷」,原本被安排在二樓濕板攝影部的暗房工作。因為個頭小,改到鋅凸版製作的「製版部」。這是個混合光、熱、水、酸性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,對一個幼小的少年來說,著實是需要嚴謹學習如何面對危險與體能挑戰的考驗。也因為這段歷程,為日後創業「大興製版」奠定了基石。在「興台」服務十年的時間,從學徒、到攝影、再到製版主管,一路走來全無僥倖,但憑一股殷實打拼的精神,也經歷「興台」從市府路搬遷到忠孝路擴廠的歷程,直到入伍服兵役前,皆敬業地堅守崗位片刻不敢怠忽。正是這樣認真工作的態度,因而得到身邊同事推薦「相親」。說起這件事,吳理事長羞赧地說,當初「媒人」還幫他寫情書給夫人呢!這位媒人是當時「興台」的同事,原本要介紹的相親對象其實另有其人,但陰錯陽差,讓老天爺成就了吳理事長與夫人這對佳偶。正所謂「佳偶天成」、「十年修得同船渡,百年修得共枕眠」,聽著二位說起這段得來不易的緣份,眼中都閃著光!

退伍後,又回「興台印刷」工作幾年,於 1970 年遞出辭呈,以自家做為工廠,並向岳父商借了 8 萬元,創立「大興製版」。買下「興台」汰舊的設備,從照相製版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程。夫妻聯手打拼、各司其職,吳理事長主掌照相製版、接稿、取版、送版。夫人則邊揹著奶娃、邊協助洗玻璃版。當時大環境嚴峻,並無工作手套可穿戴保護,因此常常被玻璃割傷。這樣的工作狀態持續了好些年,才隨著設備演進而有所改善。「哲興」也在吳夫人的財務管理下,循序漸進投資機器設備、逐步擴大。1976 年遷移到南區,員工 5 人。2001 年開始研發 UV 平版印刷製程。2006 年遷入台中工業區現址,並將印刷擴充至 5 條生產線,逐步引進專業認證系統,全面數位化製程。

定稿前,群組上傳來的訊息正熱鬧著,是吳理事長對經濟部提出的投資抵減提案成功通過造福同業,針對印刷產業智慧機器 5C 系統投資金額達新臺幣 100 萬元以上、20 億元以下者,可依規定選擇以支出金額 5% 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,或支出金額 3% 自當年度起三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,以減輕企業設備更新與技術導入負擔。這結果令印刷同業振奮,也感動無數認真經營本業的印刷人。
看著一位在印刷業服務七十年的前輩,說起話來總是謙遜儒雅,始終心繫印刷業的未來前景。能與如此風範的前輩同在印刷產業,我想這是印刷業的福氣。採訪當日聽說不久又要引進新的機器,看著「哲興」在一家人分工的狀況之下日漸茁壯,哲毅、哲璁、哲仁三兄弟各司其職,目前帶領著 35 人的團隊,並於 2024 年建立線上購物系統,迎向市場的各式挑戰。三兄弟同心、其利斷金,再許下一個 55 年的哲興之路!











留言